第41章 表演(第6/7页)

“都不是,”徐青青干脆道:“是唢呐。”

一瞬间,大殿内安静了。

唢呐?他们没听错吧?燕王妃说她会唢呐!?

从没见过哪一位大家闺秀会去学这种乐器,这唢呐在民间一般都是在唱戏或婚丧嫁娶的时候吹来用的,吹起来可费力了,有的男人都学不成。而且这女人鼓着腮帮子去吹,在仪态上着实有些不妥。

“小时候跟师父的一位好友学得,观小香火少,常会缺钱少粮。故听说谁家有喜事,我就去吹两下凑个热闹,顺便讨得几文赏钱,让师妹们可吃上一口馒头。”

试问才艺不够主流怎么办?靠卖惨,走情怀,先拉起一波同情来,站在道德制高点上,便没人敢随便笑话你了。

“这孩子少时虽不幸命苦,却始终仁厚心善,听着可真叫人不禁喜欢又心疼。”马皇后红了眼睛,转头跟皇帝会忆起他们夫妻在民间的事来。

皇帝本就是什么勋贵出身,这唢呐他自然也都熟悉,以前偶有一次还试吹过。故而对徐青青会唢呐这件事,他不仅不会嫌弃,还觉得很亲切。

“这倒让朕还真想听一段。”皇帝感慨道。

既顾虑仪态不佳,便设了屏风。

唢呐声起,曲儿小,腔儿大,高亢冲霄,这之后音不间断而绵长,几乎一气呵成。

皇帝听此曲竟不禁想起自己从年少拼搏至今的种种,有冲劲儿高亢,大获全胜、称霸天下的快意,也有受困吃苦,痛失兄弟的怅惘,更甚至想到了凤阳老家那段年少吃苦却又无忧无虑的时光。

待曲毕,皇帝许久才回了神儿,马上问徐青青:“好曲,何名?”

“《衣锦还乡》,为授学唢呐的老师父所作。”徐青青总不能告诉皇帝这是现代的曲子,但原主也会唢呐这件事,确有其事。说起来她跟原主真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都是孤儿,都学医药,都会唢呐……

皇帝呢喃了一句名字,难怪自己会有那一番感受,“好,很好,极好!”

连夸了三个不同程度的好,可见皇帝陛下是真喜欢燕王妃这首唢呐奏曲。单单从评价上就知道,太子妃和两位王妃才刚所献的才艺,远不及燕王妃这一个更讨陛下欢心。

何为高?何为雅?

陛下喜欢的就是高,陛下爱的就是雅,谁敢说不对!

众人纷纷附和皇帝的话,赞美声此起彼伏。

徐青青之所以选的这首《衣锦还乡》,正是源于皇帝派遣三位亲王去凤阳历练的缘故。由此可推测出皇帝不忘本,爱忆苦思乡,只要迎合他老人家这个重点爱好,便是吹唢呐也不会给燕王丢人了。

皇帝很开心,便欲重赏徐青青。

朱棣马上对徐青青道:“你不是喜欢春和宫外的那株红梅么,正好可以趁机讨来。”

徐青青在和朱棣的一眼对视中领悟过来,马上应承点头。

她跟着太子妃和秦王妃、晋王妃一起献才艺,得了特别的称赞已经足够招人嫉妒了,如果再另得厚重的赏赐,势必会闹出更大的动静来。虽然她非常喜欢皇帝赏赐的值钱宝贝,但风头太过便不好了。

“父皇陛下,那株红梅可好看了呢,儿媳能、能要么?”徐青青故作谨慎地求问。

果然是傻丫头,要一株普通的梅树罢了,还这般小心翼翼。

皇帝立刻笑着应承,特意吩咐下去,这宫里的梅树随燕王妃挑选。

勾心斗角的一场宫宴,终于在新年来临之际,落下帷幕。

初二离宫的时候,徐青青经过不懈地努力询问,已然从朱棣不太清楚的记忆中,找到了常明珠之所以爱慕朱棣的缘故。

那晚她在殿外见常明珠的时候,有注意到了常明珠对于梅有特殊的感情。可巧皇帝让她随便挖宫里的梅树,徐青青除了挖走说好的春和宫的那棵之外,特意将常明珠与朱棣‘故事’里的那棵墙角梅给挖走了。

回去的路上,徐青青坐在车里困倦地打哈欠,除夕熬夜,春节应酬,在宫里这两日她真没睡好。徐青青蔫蔫地闭眼垂着头,身体随着马车摇晃。朱棣见她脑袋总时不时地要撞厢板,把人揪了过来,搂在怀里。

徐青青迷迷糊糊抬头看了一眼朱棣,似乎已经困得来不及动脑,就靠在朱棣的怀里马上睡着了。

与此同时,常明珠正红着眼睛,在柔仪殿后的墙角,发了疯似得看着那一处没来得及填平的土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