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尾巴(第5/7页)
“有事便说。”朱棣道。
“我能有什么事,不过是因为自己留的小尾巴让王爷操心了,做点力所能及的事,聊表歉意,希望王爷不要跟我这个小女子一般计较。”徐青青乐呵呵道。
“是没计较,若计较哪有你今天。”朱棣受得起徐青青的话,倒是心安理得用了早饭。
徐青青心里哼哼了会儿,狗男人得了便宜还卖乖。
晌午的时候,徐青青正揉面准备给朱棣做面条,楚秋突然匆匆跑来,急得脸色都转白了。
“怎么了?”
“别提了,我正准备去凤阳城帮你解决锣鼓巷的事儿,便见那两名小倌,不对,现在不是小倌了,是宋氏兄弟来道观了!”
徐青青惊讶不已,“他们怎么会知道我们是平安观的道姑?”当时明明蒙着面,不应该认出来才对。
“他们瞧见我了,倒是没认出我来,此刻正在前头的大殿上香。”楚秋问徐青青该怎么办。
“既然没认出你来,或许是巧合。快些把人打发走,回头燕王回来若瞧见他们,我可没命活了。”
徐青青打发楚秋赶紧去办,馨儿就颠颠地跑来,举起手里草编的蚂蚱。
“燕王爷给馨儿编的,师姐,好看么?”
徐青青和楚秋互看一眼,惨了,燕王已经回来了。
楚秋马上去把人安排走,徐青青则立刻飞奔去找朱棣,以确认他不会发现宋氏兄弟上门。
昨天他们刚为这事儿闹不愉快,今天如果再来事儿,这‘睚眦必报’就会没完没了了,她甭指望能恢复之前的条约了。
朱棣刚净手完毕,见徐青青匆匆跑进来,满脑门子汗。
“这么急作甚?”
“我正在做午饭,着急想问问王爷的意思呢。”徐青青嘿嘿笑,便问朱棣中午吃面条行不行,见他点头了,又问他吃杂酱面还是阳春面。
“皆可。”
徐青青见朱棣要出门,忙拉住他。
朱棣看眼被徐青青拉住的手,疑惑打量她,“有事?”
“王爷去哪儿?”
“随便走走,瞧着今日香客挺多。”朱棣道。
徐青青一听他提香客,料知他可能要往前头的大殿走,忙挡在他前头,拦住他的去路。
“作甚?”
王爷的路岂是随便能拦下的,如果没有正当理由,就等着倒霉吧。
徐青青猛地扑进朱棣怀里,环住他的腰,哭唧唧的嗓音带着几分缱绻,“我想你了!”
“哦?”
朱棣发出的这一声疑惑,表现得明明白白,他显然是不相信。
“嗯,我今天越想越愧疚,觉得自己做了好多蠢事对不起王爷,王爷还能如此宽容大量的原谅我,想想就让人感动,我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,才能遇到王爷这么好的人。所以我越反思就越想王爷,想尽快跟王爷道歉!对不起!”
徐青青说完,便对朱棣深鞠躬,深鞠躬之后又觉得这礼节不够夸张,不足以完全吸引朱棣的注意,干脆跪下了。
朱棣的确被徐青青这一跪完全吸引了注意,本来他还在琢磨着徐青青在作什么妖。当下却不及想那么多了,直接伸手将她提起来。
“以后不许这样。”
“王爷别生我的气好不好?”徐青青握住朱棣的手,祈求地看他,睁大的杏目闪闪动人。
朱棣只看了一眼,便移开目光,轻咳了一声。
“别闹了,我陪你去厨房做面。”
徐青青一听朱棣要陪他去厨房高兴了,随即又客气了一下,“君子远庖厨,让王爷陪我去厨房好像不太合适。”
“书读得不精。”朱棣本还怀疑徐青青读《资治通鉴》,有藏拙之嫌,如今听她这话,才知道她读书有些囫囵吞枣。
“什么?”徐青青挠头。
“原话为何?”朱棣再问。
徐青哪记得原话,她只是知道这一句名句而已。
“君子之于禽兽也,见其生,不忍见其死;闻其声,不忍食其肉,是以君子远庖厨也。”朱棣道,“本意在孟子劝诫齐宣王行仁术,而不是真的叫人不去厨房。”
“哇,王爷真厉害,长见识了!”徐青青夸赞道。
朱棣一点都不觉得这值当赞美,不过见徐青青倒是真心在夸赞他,轻笑一声略过,便随徐青青一同去了厨房。
许是因为亲眼见徐青青一步步做阳春面的关系,知道这一碗面付出了做饭者不少辛苦,所以朱棣第一次觉得一碗简单的清汤面会如此好吃。